您的位置 首页 锡伯族文化

锡伯族简介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在中俄分布。在古代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中国。口语中称为“siwe”,书面则为“sibe”。历史上有须卜、室韦、失韦、史伯、西伯、席北、席伯、锡北等20多…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在中俄分布。在古代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中国。口语中称为“siwe”,书面则为“sibe”。历史上有须卜、室韦、失韦、史伯、西伯、席北、席伯、锡北等20多种记载,都是其音转和异写。“锡伯”之称谓与汉字书写最早见于清代,此后在清代官方文献中虽多用“锡伯”二字,但未能统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后,始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才名正言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置身于祖国民族大家庭之中。

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新疆查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及浓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经过与兄弟民族的长期交往,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锡伯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锡伯人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东麓,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这风沙弥漫的大西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凿山筑渠,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察布查尔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变成了阡陌纵横,树木葱绿,瓜果飘香,美丽富足的地方。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因而,锡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誉。他们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时而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时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他们就是锡伯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axiqian

没有了

已是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

锡伯族家庙历史及建筑特色

作者:桂婷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这些建筑都是受其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建造出带有该民族特色的建筑。而锡伯族家庙...

伊犁锡伯族历史遗存考察锡伯族有哪些宗教建筑?

作者:林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远寺 锡伯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在新疆,这令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锡伯族刺绣

锡伯族刺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锡伯族刺绣相传源于明末清初。清代,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

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伴着清代锡伯族人的降生和成长,与其灵魂融为一体。那时锡伯族村村有箭场,家家有弓箭,视“神箭手”为无尚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锡伯族贝伦舞

锡伯族贝伦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贝伦”舞蹈是锡伯族自娱性舞蹈的泛...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